【转载】 中国干旱与转基因树木

财经时政点评

 

转一篇5年前的旧文《推广转基因树木遇阻力 专家警告会带来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 10:30 北京科技报

  

文/任秋凌

  

该不该种植转基因树木引发争论——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种植转基因树木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因为速生树木品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和纸张,原材料也更低廉,大规模树木种植还意味着对天然森林有更少的破坏,这对环境也有好处。然而,任何新生事物只要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有些专家警告说,这种技术也会带来危险。

  

害虫吃这些树的树叶等于自杀

  

在中国,至少有7个省栽种着100多万株看起来很普通的白杨树,但这不是人们常见的那种白杨,这些树有着很强的自卫能力,害虫吃这些树的树叶,等于自杀。

  

这种白杨树拥有非同寻常的自卫系统,也就是一种生物工程炸弹: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它是一种“嵌入”树木的DNA后自然生成的毒素。据中国研究人员报告,除了白杨外,类似的转基因树种还有落叶松以及胡桃树等。

  

美国正积极开展野外种植试验

  

在美国,至少有69个转基因树木野外试验获得批准,试验的树有三种:松树、白杨和胡桃树。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大部分野外试验场的面积不超过2英亩。

  

按照美国农业部的规定,试验用的这些树必须接受严格监督,绝对不能长到开花、授粉的阶段。迄今为止,已有一种转基因的树———夏威夷番木瓜树获准开始商业种植。

  

转基因树木的研究中心从美国转移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生物就已经出现并商业化,那就是转基因作物,只不过转基因作物的先驱是美国,这次,转基因树种的研究和推广则是中国走在前面。

  

据专家介绍,中国种植转基因树意味着有朝一日中国将成为木材和造纸工业的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者,在美国进行的类似的基因工程树种研究将会落在后面。

  

种植转基因树木对环境有好处

  

种植转基因树木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因为速生树木品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木材和纸张,原材料也更低廉,大规模树木种植还意味着对天然森林有更少的破坏,这对环境也有好处。

  

去年秋天美国当时的能源部长斯宾塞·亚伯拉罕说:“科学家可以研究出生长速度更快的树,这些树木可以提供更多的木材转化成燃料,而且这些树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碳,或者用于清洁废弃的场地。”

  

这种技术的支持者还表示,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其基因构成治疗破坏性的枯萎病,让正在消失的树种再度兴盛起来,比如美国栗子树等。

  

转基因树木的商业化趋势已经显露出来

  

2004年1月,美国农业部宣布,该部打算更新并强化关于转基因生物体的生物技术规定。有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美国转基因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变。

  

事实上,自1997年以来,美国科研机构进行的转基因树木野外试验呈现上升之势,其中一些试验由ArborGen公司具体实施,这是一家总部设在南卡罗莱纳州萨默维尔的林产研究公司,在获得许可后,已经对松树和白杨等转基因树木进行了数十次野外试验,对转基因树木的生长、木质和其他特征进行了研究。

  

该公司负责规则事务的经理莱斯·佩尔森表示:“我们认为,植物学上的转基因工程将在满足世界树木需求方面扮演一种重要角色,这是肯定的。”他补充说,他们公司的转基因树木要实现商业种植至少还需要7年时间。但其他一些人士认为,转基因树木开始商业化种植可能用不了这么长时间。有关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和工业界现在正在探讨如何最终确定转基因树木商业化种植的相关规定,一旦规定出台,美国有可能会出现数百万亩的转基因树木商业化种植林。

  

转基因树种急需国际标准据专家卡尔曼介绍,目前,美国农业部至少正在对其他两种转基因树种———洋李和另一种番木瓜树的商业化种植前景进行评估,还有科学家在对另外30多种(其中20种具有很大的生产木材和造纸、纸浆的价值)树种进行研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夏威夷农场主声称,获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番木瓜树已经对当地的小树木造成了污染。华盛顿政策智囊团“未来资源”机构森林经济和政策项目部主任罗杰·塞德乔表示:“转基因树木的研究、开发方面法规的制定已经落在了技术发展的后面。许多国家都加大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度,很多研究即将收获丰硕的果实,但我们现在缺少一个国际标准。”

  

以巴西为例,研究人员已经推出了一个大型研究课题:开发一种转基因桉树。设想是,提高原产澳大利亚的生长缓慢的桉树的生长速度,增加它的抗病性。杰克逊博士忧心忡忡地说:“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并没有做好理解转基因树木的潜在风险的准备,只是巨大的商业压力推动这项研究不断深入。坦白地说,总结出转基因树木可带来哪些经济利益,这很容易,但要总结出未来人类将付出哪些代价,如果发生意料之外的事,人类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纠正错误,则困难得多。”

 

 

异见

  

反对种植“转基因树”的理由

  

任何新生事物只要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有些专家警告说,这种技术也会带来危险。

  

树是多年生植物,向空气中散发的花粉要比普通的作物多得多,这种作物的“基因漂流”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曾有大型种子公司控告美国和加拿大的农场主非法使用转基因种子,农场主声称,他们的农作物被四处“漂流”的花粉污染了,可是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据“关心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去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的玉米、大豆和农作物的种子被相应的基因工程作物的低级的DNA“普遍地污染”了。

  

专家指出,如果DNA能够从几英尺高的转基因农作物中如此广泛地传播开的话,那么就更难估计从50至100英尺或者更高的树木上传播的花粉会造成什么后果了。比如,据杜克大学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来自转基因针叶松的花粉可以被吹到1000多英里以外的地方。

  

转基因树木对森林潜在的基因污染以及潜在的回报都是巨大的。杜克大学地球变化中心主任、生物学教授罗伯特·杰克逊说:“我们第一次有能力将细菌甚至鱼的基因转到树木中,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道德问题,从道德上说我们这样做对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做聪明吗?危险吗?”

 

花都区赤坭镇调查纪实———桉林满山泉水干涸

 

十余年前,花都区赤坭镇不少农村种植了大量桉树。十年过去,树间流淌的小溪流接二连三地干涸了,山脚下的水井越取越深;一些村子里以往甘甜的泉水还变得苦涩了———这一切与大量种植桉树有关吗?记者在当地展开了调查。

 

山泉在十年内枯竭

 

“山泉早就干了,再也听不到流水声了。”见记者问起,赤坭镇石坑村村民戴玉祥感叹起来。

 

戴家的院子就建在村后山脚下。十多年前,山顶仍有一汪清泉顺着林涧缓缓流到山脚,村民们灌溉庄稼都靠它。为了蓄水,村民还砌起了一道十余米长的水泥堤坝,建成一个小池塘,“一到夏天,孩子们都跑去洗澡玩水,非常热闹。”

 

从1994年开始,山坡上开始陆续种植桉树,三千多亩桉林很快占满了石坑村大小的山头。但戴玉祥开始慢慢发现异样:以往的夏夜里,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间乘凉,可以清晰地听见水流“哗哗”声,现在泉声却越来越小。果然,年复一年,泉水水流逐渐由粗变细,最近几年更慢慢枯竭,到最后完全消失!

 

戴说,开始大家对此都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看报纸,才知道是种桉树太多,把泉水都抽走了。”戴惋惜地说。

 

村民改种省水的青菜

 

在石坑村一个被村民称为“跌死猫”的小山头,戴玉祥指着一片杂草灌木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泉水流过的地方。”记者放眼看去,看到这片长约50米、宽5米的灌木带里,除了杂草之外,丝毫看不出流泉的影子。记者拨开灌木,才发现下面的一块块石头长满青苔,是曾受泉水冲刷的痕迹。

 

在一片近乎干涸的池塘前,戴说,这就是以前那个蓄水池,“最深的时候能有两三米”。而现在,除了下雨能积一点黄泥水外,池塘基本废弃了。“没有了池塘蓄水,大家就不种水稻了,都改种用水更少的青菜或苗圃。”村副支书戴永强这样告诉记者。

 

井水变少越取越深

 

在山泉干涸的同时,村民们水井里的水也越取越深,“我们打水的绳子也越用越长了!”村民们无奈地告诉记者。

 

村民张刚强就住在桉树林脚下,屋前的一口老井是父亲传下来的,“井是二十年前打的,以前井水总是满满的,绳子两米长就够了。现在得用三米的绳子”。村民们还发现,以往大旱,水井怎么都会“有个底”,但最近几年,即使普通的旱灾,几乎所有的井里一点水都没有。张刚强回忆说,2000年的大旱,村民实在无水可用,要走了几里地去挑水,这样的情况直到村里通了自来水才得以好转。

在和石坑村相距不到两百米的田心村,山泉虽没有枯竭,但以往甘甜的泉水却带上了苦涩味。

 

记者在赤坭镇看到的种种迹象,是否与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仍有待专家的论证与分析,我们也拭目以待全省桉树调查的结果出炉。

 

文章说得很正确,我们广西很多地方就是把山上松树砍了种这个速风桉,三年就可以有20厘米的直径了.也就成材了,主要用于做纸浆.这种树吸水大,所以就长得快.根系发达,可以把深层的土搞松了,引起更大的水土流失,另外这种树有一种怪味,所以说没有鸟等动物也是对的,种上这种桉树其它的树木和草基本上是不长了.更致命的是这种树的树叶树枝什么的如果在水里的泡,会把水变黑.这样的水,牛也不喝.破坏生态.

 

 

扩展阅读:

 

我的博客总目录

 

返回萍踪侠影的首页

«上一篇:瑜珈美女欣赏 (三)   下一篇:五行蔬菜汤 —— 早餐的革命之一»

评论(0) 点击次数(3682)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