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w
文章数量:21
点击人次:179667
-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 大多数人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了吗?处境怎么样? 劳累、艰辛、有压力、无保障,原因是什么?因为往往公司不稳定,或管理不到位,所以中间要频繁更换,事实真相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没有从错误中学到教训,他们只是不断从一个错误的公司跳到另一个错误的公司。所以每做一家公司都要从头起步一次,多数人几年来都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起步阶段是付出最多,但回报却是最少的,从直销进入中国内地发展到现在的局面,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大多数国人的选择是错误的,假设当初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都能理智的考虑,那么大家所一直梦想的已经是今天所拥有的,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我们选择公司的时候,首先是缺少一个硬指标:公司已经成功,它必须是一个事实上在直销业已经成功的公司。每一家新公司的老板在开发市场的初期都给我们打保票说:“我们三年追上某某公司,五年达到某某规模,守法经营、永续经营”,这些公司和事实上已经成功的原国际化大公司相距万里。这样的公司实际上是一颗幼苗,我们每次都把它当成一颗参天大树。所以我们每次参与之后,都发现自己判断有误。选择的时候如果发生判断的错误,一开始就注定了将来会半途而废。 如果我们选择参天大树,也有一个问题。全球前十名最大的直销公司中,多数公司制度上难度很大,主要是小组业绩要求很高,很多人完不成小组业绩,赚不到网络奖金,他们做到一定阶段就会重新选择。你的团队也许能够发展到1000人2000人,但1-2年后剩下的也许不到100人(残部),这时如果你想换另外一家公司,这些人还会指责你:你把我们带进来,你让我们在这里坚持,你怎么走人了?95%做不下去的(在已经成功的国际化大公司里),是因为完不成小组业绩,拿不到自己想拿的奖金。制度上难度很大的公司,人们是因为误解而加入,因为了解而放弃。 在全球最大品牌的十家公司中,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没有小组业绩,仅有微不足道的个人业绩要求。大部分人都能完成这样的业绩,可以轻松地赚到钱,没有任何过分的压力,产品品质又超常优异;选择这样的公司相对来说成功率要高于其它公司。 跟这个行业里已经成功的公司合作会给你带来什么呢?会给你带来循环性的收入。 这个行业真正的魅力是循环性收入。在一到二年的时间里你坚定地努力,当取得成果的时候,这个成果将影响你的一生,也就是说你一生的财富目标,可以在一件事情上跨越性地实现。你的收入不仅高于一般行业,而且当你停下来不做的时候,你的收入不会中断,甚至更高。 有的人重视在这个行业里赚钱,但对循环性收入不够重视。其实只有循环性的收入才能使你梦想成真,有的公司短期能赚些钱,但令你错过了循环性收入的商机,这种公司使你梦想成空。有的人认为哪家直销公司都是循环性收入,其实大多数不是。 什么样的公司是能够带来循环性的收入呢?只有公司的稳定性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的成熟公司。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度过5年以上的风险期。2、世界顶级品牌,最好业绩在前十名以内。3、成长速度快。4、奖励计划基本不变。5、市场还未开发。若要选择一个能带来循环性收入的公司,就不要再被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公司所吸引,有的公司制度极为诱人,但那种公司由于刚开业,处于求生存阶段;会片面迎合直销商的投机心理,制度和管理方面都有后患,直销业为何有大量的人跳来跳去成为“直销难民”,就是由于不断地被这样的公司干扰了视线,总想挑选最省事、赚钱最快的公司。事实上,很多领导人的意志力已经被这些蒙蔽双眼赚钱快的空泛承诺所摧毁,通常这些承诺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都不足以让他们从发财梦中觉醒。 在判断循环性商机的四个要素中,为何必须要求有5年以上的时间,又为何必须是世界最大品牌呢? 先谈第一个问题,在直销业中,公司的成功率非常低,表面上看每一家公司似乎前景都特别好;而最终能够成功的公司却廖廖无几。 2001年世界直销联盟有一个统计,在2001年之前全世界共诞生过3万多家直销公司,但超过十年以上历史的公司却只有29家。也就是说,大多数直销企业都走不到5年。5年,是直销企业的风险期、考验期,5年之内该发生的问题都会发生。在这5年期间,每年公司的营业状况都有急转直下的可能性。 再谈关于第2个问题:循环性收入公司为何必须是世界十大品牌公司呢? 据世界直销联盟预计,未来的局面是:世界上最大品牌的公司,占有直销业市场份额的40%~50%,而另外50%~60%的市场份额将由近20000家以上的公司来竞争,每家中小公司每年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一般的公司难以稳定持久就显而易见了。由于直销公司的成功率较低,所以如果你不选择最大品牌的公司,那么你至少要经营十家以上的直销公司,也就是说你需要领导十个不同的团队,或许仅有个别公司做得长一些,那就只能做完一家再做另一家,频繁更换,无数次辛苦劳累,或许仅有一家公司能为你带来略为长久的回报。今后,越来越多的人将明白:循环性的收入才是我们从事这一行业的真正目的。因为你只要辛苦一次就足以让你彻底成功。 中国直销业开放的时刻,将在中国出现白热化的竞争,所以很多现有的小公司将会瞬间消失。今后1-2年内是不断洗牌之后大放异彩的品牌公司。 这是一个靠品牌生存的世界,每一个世界级的大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宝马、索尼、三星,占领任何一个市场都不成问题。每一个世界品牌都有惊人的含金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我们和世界品牌携手同行的时候,那个品牌的含金量会给你带来市场,带来金钱,但每一个行业里,真正的世界最大品牌公司不会超过十个。 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怎样精明的人,都非常容易选错公司,因为选择的关键时刻常常忘记和忽略那几个关键的因素。所以,你常会看到,有些很聪明很有能力的人,经济状况也没有改善。如果在2001年到2012年间你的选择有误,并不要紧,因为你仍然有机会重新选择,而2013年你若再次选错,很可能会错过最重要的时机。你一生中错过多少次机会?这可能就是你最后一次机会!请务必把握!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国际化大品牌的公司,在进入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往往开业之际就有人成功,开业之时就是举行表彰大会之日,那是因为很多人善于把握最佳时机,提前运作。往往一个好公司开业之初就会有数万人一起加入,如果这几万人当中有你的下属1000人或几百人,你就会直接成为成功者,从而大大缩短了人生奋斗的历程,这需要你尽可能地提前介入,提前做准备,尽可能在运作条件不太成熟的阶段勇敢地抓住时机;别等万事俱备,时机的特征就是稍纵即逝。 如果你的能力不是特别强,那么你选择的时候应该极其严格、认真,因为你经不起太多的失败。不善于选择的人,将彻底错过这一行里循环性收入的机会。有些人放弃机会,是因为害怕难度,觉得这件事可能有点难,不敢面对小小的挑战,所以成功者总能看到困难后面的机会,而失败者他总是看到机会前面的困难;不同的思维就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这些人今后的人生将会更加艰难………… 最幸福的人和最苦命的人都在这个行业里,其差异就在于选择时的眼光,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保障 关键也就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你不可以错过大品牌的直销公司,也不可以误入大品牌直销公司中制度上难度太大的公司。如果这两个方面你有失误,在这一行业里,你将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会进入这个行业里的怪圈:不断地重新选择,不断地跳槽,不断地从头开始………… 中国直销立法和直销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国人加入直销行业的数量将会暴增;选择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理智,为了避免更多的惨剧;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不是哥埋汰你们做安利的,做安利的你们自己说说有几个挣钱的是不是都快把你媳妇陪进去了,哈哈
- · 致安利朋友的一封公开信 安利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她让全世界人民改变了就业观念,提升了直销知识、加强了保健意识和美容护肤技巧知识,如果您是安利公司的股东或已经是安利的皇冠大使,衷心的恭喜您,您永远拥有了安利带给您及家人的自由和保障。 如果您只是一位安利的普通经销商、DD或翡翠,您现在开始做安利究竟还能不能成功呢? 2004年安达高(安利母公司)全球营业额62亿美金,其中中国市场占了20亿美金,也就是国外市场做了42亿美金,业绩不错,1997年安利全球的营业额是70亿美金,而中国市场当年只占1亿美金,也就说国外市场做了69亿美金。 从1997年的69亿美金,一路下滑到2004年的42亿美金,整整减少27亿美金,这让多少海外原本是翡翠、钻石、行钻、双钻的朋友失去他原来的收入、自由和保障。因为安利的任何聘位和收入都是需要营业额来支撑的、整个公司的业绩都在下滑,团队的业绩自然也就下滑,我们不是超人,不可能凌驾于市场之上。 不是安利不好业绩才下滑,而是安利已经47年的历史,已经走到了企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衰退期。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发展历程。(企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高风险阶段、高速成阶段、平稳发展阶段、衰退阶段。) 安利在全球已经开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没有什么空白市场了,因为全球20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掉那些非洲的小国家,有价值的基本都开发差不多了,为什么早期美国安利的皇冠大使拥有游艇和私人飞机,因为他们做得早,当美国市场饱和的时候他们带着团队去开发市场了,当市场饱和的时候他们去开发台湾、马来西亚,当台湾、马来西亚饱和的时候,他们来开发大陆了,而今天中国安利已经开业十四周年,已经做到了县、镇了,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70亿人民币,请问您的市场发展空间在哪里? 咱们再来算一个帐,如果你已经是安利公司的高级营业主任(DD),您一年的最低营业额要求是60万元/年(6个月的银章),您正在踌躇满志的为皇冠大使的目标而奋斗,而一个皇冠大使的最低业绩要求是1200万元/年(20个DD部门),也就是比你现在有的业绩增长20倍,而实际操作中的皇冠大使一年的营业额至少是过亿的,170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只造就了30多位皇冠大使。也就是说您的营业额要增长至少166倍,您才可60万元×166=1亿元/年)!直销是做团队的,您业绩的增长速度基本是跟公司同步的,就算您的团队是独一无二的,业绩增长速度比公司快3倍,您的营业额增长了166倍,而公司的营业额只增长50倍。请问170亿的50倍是多少?8500亿元/年(折合成美金就是1000多亿美金),只有到那个时候您才有可能成为皇冠大使,您觉得可能吗? 全世界所有的皇冠大使基本上都是安利进入该国前后一两年就加入的,安利台湾公司于1982年开业,1995年产生了4位皇冠大使,从1995年至2003年只产生了一位皇冠大使--雷宇鸣先生,而当您翻阅他的履历表时您会发现,他是1983年就加入安利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了20年终于做到了皇冠大使。台湾1995年后那么多加入安利的人,难道就没有比这五位皇冠大使更优秀、更努力了吗?为什么他们做不到了呢?唯一的原因是:他们做晚了。只有当一个公司刚刚登陆一个国家的时候你就参与,你才可能做到最高级别。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总结才是成功之母!俗话说:借古鉴今,台湾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明摆着的事情难道您非得用您自己十年、二十年的光阴去证明吗?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无懈可击的安利制度自创立以来就没有改变过,也就是说您今天做一个钻石和70年代或80年代做一个钻石的收入是一样的。80年代初万元户都非常的了得,钻石几万块的收入简直象天文数字,而今天普通的工薪阶层都有几千元的月收入,高薪白领月薪几万的都不稀奇了,钻石几万块的收入还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最重要的是做个钻石真的非常不容易)。 还有安利的制度养大不养小,没上DD之前根本就赚不到钱(这个DD是做上而不是买上的),在这之前每个人都还要花一大笔钱去学习、听课、买资料、试用产品。 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安利伙伴纷纷跳槽到别的直销公司,因为都21世纪了,安利还用按照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的需求水平设计的奖金制度来支付给现代人,而其他任何行业的收入水平都已几十倍的增长。正是由于分给经销商的钱少,留给老板的钱多,两位伟大的安利老板才有幸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可是亲爱的伙伴们,温安洛和迪维士也不是咱们家亲戚,咱们为他们自豪啥啊? 安利的市场战略就是一个国家没有开放直销市场,安利老板借美国商会的身份与该国家政府攻关谈判,然后第一个进入,并赚取第一桶金。当这个国家的直销市场规范了,这个国家的业绩就会下滑,安利就会去开发另一个新市场,纵观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这样的。 不是安利不好,只是因为我们知道得太晚了、做得太晚了,同时安利的奖金制度太旧了,如果您做直销的目的真的是为了努力之后带给家族财富、自由和保障,今天的安利真的给不到您了,当然如果您只是消费安利的优质产品和本为已经富有到要找一个环境去消磨业余时光,或者是想到安利会堂里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被别人表扬、赞美、鼓励一下,安利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环境。 但是如果您真的是希望通过直销赚到钱、实现创业成功、带来自由和保障,还有真正的负责任,为那些一直跟随着您一起努力拼搏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审时度势,把握先机,快速成功,改变命运,您真的需要重新的审视、认真的抉择! 了解才有机会,不了解才永远没有机会!宁可明明白白放弃,不要糊里糊涂错过! 真诚地希望您能够打开心门,真正拥有属于您自己成功的机会,并真诚的祝愿您的事业一路走好,直至成功!! 振兴民族企业,扛起民族直销大旗,唯独只有哈药集团具备这有的实力和优势。 哈药集团QQ308596476,电话18230601567
- ·好久不见方老师写文章了,难道大家对直销都失望了吗?
- ·此君又言:“天狮集团李金元在国外上市融资的钱,拿回来中国投资不好吗?,不像安利赚中国人的钱,可悲的是很多国人被别人骗了,还帮别人数钱,FJIW你是什么东西,在这里胡说八道,用心何在?人家李先生15年一个民营企业做到一百多个国家,你算什么?”。我要说的是,其一,李做了一百多个国家,即使做了300个国家,全世界都做遍了,就“了不起的了不起”吗?就是盖世英雄吗?就证明“它”一定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英雄、最最了不起的企业或人吗?其二,今天一个人是一个十足穷光蛋,你就能够预测他永远就是“穷鬼”吗?还是那句话:记住,说别人是傻瓜的人,最大的傻瓜就是他自己!!!你今天口袋里有几个“臭铜板”,就敢骂“口袋里没有一份钱”的“穷鬼”,小心,有一天你成了“穷鬼”,可不要怨天哦!哈哈!
- 再看互生系统之“理想国”
-
直销模式
“消费资本论”一个理想的很容易糊涂的概念,不明者在商业领域很容易付出代价。[@more@]再看互生系统之“理想国”
作者 方钧炜
缘起:
2009-3-24~25日一天半的时间,应好友邀请在北京中康国际酒店参加了深圳市傲鹰互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研讨会。好友让我去看看,这个新的模式和概念到底是什么?跟你提出的理念和模式是不是一回事?对于创新的东西,我是百倍兴致。一天半的时间听下来,最感动、最打动我的是孙杰老师的人生传奇故事。他那种身残志强的坚韧毅力和他的博大之爱。其次就是“互生系统”的发明人何开秀(如名字不对,请何老师多多见谅!)的不易了。她说她对“互生系统”的研究前后花费近10年的心血,变卖了自己的公司和房产,才有今天的成果。仅凭这一点就足于让我对她深深的敬意!但同时我又为她捏一把汗:可能就是一个观念的偏差,就会把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此文的目的,在于同何老师交流、同孙老师交流、与同行交流,在于向创新者学习。同时把我的“担忧”拿出来与同行友人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的营销创新,为中华之崛起,献小草一份力。 正文:
一、一个存在争议的“理论”
我们看一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关键先看它的基本思想,或者最核心的基本理念。如果这个思想或理念存在问题,不用说它的实现方式,就一定存在问题,而无论它的表现方式多么绚丽。
我一路听下来,在我的记忆中最多的概念就是“消费资本”。何老师在演讲中,一开始就提到了“货币资本、技术资本和消费资本”的概念。但是“消费资本”的概念和内涵到底是什么?我始终在仔细听,但是始终没有听到何老师给出的“答案”。我也仔细看了会议发给的关于“互生系统”的讲解资料,也没有对“消费资本”的概念作出清晰的描述(如果我没有找到,请读者或何老师告诉我一下,因为我会一直关注这个新生事物的每一步发展!)。友人后来告诉我“消费资本”是在《蓝海战略》这本书中提到的概念。但我在百度里输入“蓝海战略消费资本”、“蓝海战略消费”和“蓝海战略资本”都没有找到关于《蓝海战略》谈到“消费资本”的概念。如有机会我会买一本《蓝海战略》看看。我第一次听到“消费资本”是在
2005年1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消费力经济研究院成立暨首届中国消费力经济国际研讨会”上听到的。第二次就是陈瑜教授的《消费资本化理论》一书中看到的。陈瑜教授直接提出了“消费资本化”这一崭新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 据我所知,中国目前对“消费资本论”最为权威的论述当属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消费力经济研究院院长应光荣和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瑜教授。他们都阐述同一个观点:“消费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消费资本化,即把消费作为投资,获得消费资本剩余价值回报,实现消费增值……消费作为投资而不仅仅是作为交换,可以从消费投资中获得利润……生产主导的时代将逐渐向消费主导的时代转移”。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居于他们所谈到的一个理念:“马克思在他的著作里面谈到过,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任何一个商品价值的创造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创造……首先说这个理论的概念有两点:第一原来花钱买东西仅仅是一种消耗,对于资本来说是一种流失,你换回来的商品,但实际上如果消费者你不买这个价值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说要从根本上看到,任何消费者购买这个商品,实际上都是对这个厂家的一种投资行为,消费即投资而且是真正的投资”。
应光荣院长指出:“消费资本化的实现方式”是建立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首先收到消费者贡献的钱,就相当于一个模拟系统。因为不管你是多少都收到了,但出去的时候是数字的0和1两种状态,只有达到M0才能出去,没有达到永远出不去。这个时候我就能够完成让消费者参与利润分配了”。
我个人理解,“消费资本”的核心就是说:全中国(或全球)的消费者都有一张惟一的电子身份卡。消费者消费商品后,商家反给消费者一部分“利润”(这个利润用“积分”的形式表示)。当如此多的“利润”进入系统这个“蓄水池”后,再根据具备分配条件(应光荣院长说“只有达到M0”才可以分配。)的消费者,来进行再分配。果真如此的话,“互生系统”恰恰就是应光荣院长提出的“系统”实现方式。反过来说,深圳市傲鹰互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创立的“互生系统”的理论依据是“消费资本化”理论。但是“消费资本化”理论是一个存在广泛争议的理论。这一点读者可以在网上看到。
二、“消费资本化”探索的失败案例
如果读者和我的理解是一样或差不多的话,那么最早应用“消费资本化”理论来进行商业化操作的公司是龙腾创想特许加盟连锁经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腾创想”。据说,它来源于香港的“联合商贸”)。
2002年2月15日“龙腾创想”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龙腾世纪,诚信消费”工程新闻发布会。其目标:拓展商务中心总量5000~7000家,签约商家20万家。可仅仅运行一年不到的时间。这个曾一掷千金、豪情壮志要把“衣食住行统统包括在内而一卡走天下”的“龙腾创想”却在短短的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却突然“消失”了! 原“龙腾创想”是这样说的:“龙腾卡特许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它旨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各行各业的给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家组成一个为全社会消费者服务的联合体,真正地做到把‘商’和‘贸’结合在一起,把‘商家’和‘客户’连接在一起,把传统‘贸易服务’和‘电子商务’融洽在一起,建立起一个循环的消费服务系统。它的优势体现在:把各行各业松散的、游离的、随意的消费者整合为紧密的、锁定的、互惠的消费群体,无论加盟者是什么行业、什么性质的商家,都能一‘网’打尽各层次消费者的各种消费,从而使每一个加盟的‘联合商家’各尽所长,各尽其享……独特的经营理论、独特的市场策划,必得的产业奇迹!龙腾神州,创想无限,活跃市场,拉动内需,‘把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变成储蓄投资活动’,进而实现‘产业强国’的目标”(摘自原《龙腾卡特许商务手册》)。
对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再谈龙腾创想之密”。在文章中我说:“能一‘网’打尽各层次消费者的各种消费,也就是说它可以‘用一种方法’使消费者一定去它所指定的‘场所’消费或者购物。换句话讲,‘龙腾创想’所发明的《龙腾卡特许商务项目》可以让一切‘人’都去它所指定的‘场所’消费或者购物。这就等于说:‘龙腾创想’把‘人’都看成了一个‘自己可以摇控的机器人’,叫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叫它往哪里走它就往哪里走一样。可问题恰恰是消耗物质和财富的‘人’不是自己可以‘摇控的机器人’。我们用这个比喻一讲,读者也许一眼就能看明白‘龙腾创想’为什么投资会‘不尽人意’的根因:如果真是可以让一个没有违反国家法律且理智的‘自由人’ 叫她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叫她往哪里走它就往哪里走,那么,这个‘人’兴许就不是人了!反过来讲,也就是因为是‘人’而不是其它东西,所以,‘龙腾创想’一廂情愿地把‘人’假想为一个‘自家养的宠物狗’或‘自己可以摇控的机器人’的这种违背逻辑常识的‘笑话’就铸定了它今天的不如意”。
“龙腾创想”的失败,一言以蔽之:消费不可能成为投资,更不可能产生利润。人永远是趋利的动物,无利不起早。人的购物消费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行为”能够“赚钱”而去购物消费的,这是常识。如果“这个行为”可以“赚钱”就一定是“别人需求”而绝对不可能是购物或消费的需求。既然如此,“龙腾创想”想通过一个难于成立甚至是错误的理念:消费可以赚钱(“消费资本化”的通俗说法),自然不可能吸引消费者去购物或消费。消费者去购物或消费首先不会因为有钱赚,而是商品的品质、功能、品牌和服务,是这些在吸引着消费者。
后来,“龙腾创想”失败后,据说它的“创业者”去了山东,同样利用了“消费资本化”(它们改变成了“消费储蓄”概念,其实是一样的本质)。通过卖“消费储蓄卡”来返利或领取商品,它的“返利计划”采用了“滚雪球原理”来设计。据说他们收取了几个亿的资金,结果被山东警方侦破了此案。
三、再说“消费资本化”理论
陈瑜教授的《消费资本论》一书出来后,使得“消费资本”风靡了一大阵子。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广西南宁永乾传销案。它利用“消费者也可以成为资本家的‘理论’”,进行消费返利的传销活动。由于吸收资金巨大成为了广西传销第一大案。
《消费资论本》的商业实践活动惨遭失败,是因为《消费资论本》其本身的理论不成立!这一点,杨谦教授是这样说的:
“什么叫企业应把‘消费者的消费视同企业的投资’?所谓视同只是一种希望,根本不是规律,也不是理论。所以,我认为至少到现在为止,消费资本论并没有超出以往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一个消费者购物,把货币交给卖方,这个货币对卖方来讲到可以视为资本,而交出货币的一方根本不具有资本的性质。所谓‘企业应把消费者的消费视同对企业的投资’,实际就是在这种理论和规律基础上表达的一种无奈,只具有道义上的呼唤,而不是理论。因此,那种期望以消费者的方式来创富的人最终只能为别人创富,因为你的钱真正的资本价值是对别人而言的……这个理论提出消费者投资的概念,如‘消费者参股、消费者期权、消费者选择’,甚至还有消费者股东等等。把这些投资的概念与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基本理论依据。消费与投资,在经济学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有着不同的规律,在现实中还有着严格的法律体系。把累积消费称为是消费资本是可笑的,谁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你降低消费成本的一种方式……所谓的消费者期权,也根本不是消费,这个时候的行为就有些类似储蓄。所以,把消费和资本如此生硬地联系在一起,只能是混淆概念,并没有解决解决发展中的任何问题……”。
对于“消费资本论”,欧阳文章老师也说到:“‘消费资本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一,个人资本积累不会在消费中产生;第二,消费不可能成为一种投资行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面,消费与投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行为……事实证明,‘消费资本论’已成了我国返利式传销的理论基础。在中国,现在有一种叫返利式传销,他们要消费者购买价格很高的产品,然后按时间间隔,以返利的形式返还所谓的利润。从目前警方查封的几家涉传企业看,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传销的,他们的共同理论基础就是陈瑜教授的‘消费资本论’”。
我个人从多年商业实践的角度来看,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单纯的消费行为,比如去商场购物、去餐厅就餐、去美容美发厅理发、去加油站加油等等,个人是不可能产生“利润”的。利润的产生只有通过投资的方式而来,而投资必须是要“种植资本”这种“东西”才可以。就好比你要收获西瓜,你就必须要种植西瓜种子,并辛勤耕耘才最终可以收获西瓜一样。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天天抱着西瓜啃,终有一天,自己“啃成一个百万富翁的”。如果这个“理论”是成立的,试问:天地下的人,还是需要去劳动吗?这是非常再简单不过的真理。违背之,必然要受到惩罚,这也是必然的。“龙腾创想”就是因为此而受到“惩罚”。
四、说互生之“危”
从我一天半听何老师讲解“互生系统”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基础来看,看不出与“消费资本”完全不同的理论出现。但是如果说何老师阐述的“消费资本论”与上述我们谈到的“消费资本论”的概念不一样的话,何老师又没有对此作出令听者信服的解释?!所以我只有从“实现方式上来倒推”互生系统所依据的“理论”是不是上述“消费资本论”的内涵了。
无论“互生系统”怎么实施,我们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所有的商家(即所有的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服务企业)都加盟“互生系统”,这个“系统”还有意义吗?其二,敢说这个“假设”不是互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因为这是互生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只要是商业行为就一定喜欢,否则它就不是商业行为。“理想国”不可能实现,不等于人们没有“期望”。“桃花源”难于实现,不等于人们不向往它啊。但是如果我们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就很麻烦。
第二,是它的利益分配制度,这是“互生系统”的核心。也是推测它是不是“消费资本”论的基础。我们看它下面消费者所消费的积分分配模式:
1.消费者分配 50%
2.(发卡)企业分配 10%
3.(城市)服务商 10%
4.(管理服务商)服务中心 10%
5.互生技术平台 10%
6.国家税收 6%
7.消费者保险 3%
8.见义勇为基金 1%
就是说,全中国、全世界的消费者,其衣食住行的所有消费“返利”都回馈到“互生系统”这个超级“大蓄水池”中。某一个消费者一生的消费,其中50%以现金的方式返还给消费者本人,其余的按以上比例分配。
我再看“城市服务商”(全中国一共7000家左右)的利益分配模式:
1. 自己管辖的全部企业所锁定的消费者,其消费积分的10%;
2. 推荐一家企业加盟或者一家城市服务商加盟,直接获取2000元奖金;
3. 倍增系统当其出现积分比例:1000PV:500PV时,给予1000元奖金;
4. 第二年开始,系统重复30PV的收益;
5. 推广一个服务商,一次性奖励1万元。
这个一般读者看不懂,什么是“倍增系统当其出现积分比例:1000PV:500PV时,给予1000元奖金”。其实这是一个引入了直销多层次的奖金分配原理。懂直销的人一看就心知肚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双赢制分配模型。只不过它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分配”而是“店和店之间的分配”。我把这种分配模式叫做“法人直销”。这种分配模式是可以的,借助了直销的分配原理,应用于法人和法人之间,可以推动法人商业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互生系统”的利益分配机制,我看不出它跟原来的“龙腾创想”等之类的积分返利、分配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所以我基本上可以推断:“互生系统”的理论基础可能就是以上我们谈到的和说明的“消费资本论”。果真如此的话,“互生系统”的命运就不会太好!我预计:明年的这个时候,它的危机也许就会彰显。
这一点,我还可以从,我请教坐在我身边,已经是互生城市服务商(资格:缴纳了12万元的加盟费)的一位女士的话中看出来。我问她:“别人的消费积分跟你有关系吗?比如你在北京消费,那么有一位跟你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消费者,他在新疆消费。他的消费积分你可以参与分配吗?”。这位女士坚决地说:“没有关系!”。那就证明:“我”消费,永远只分配“我”的积分。我一辈子消费了100万元,积分是1万元,那么我只有权利分配“我”的这1万元,而且最大收益才是50%,即5000元(当然这是举例,也可能你一辈子消费1000万,积分是10万)。
按照“消费资本论”,这“1万元”就是我的“资本”,其中的一半还给我,另外的一半用于“投资”,但是投资的主体还不是“我”,而是“互生”。如果投资失败,“我”还不可以追究互生,简单说假如“投资”成功了,你就高兴;但是假如失败,你就自认倒霉。如果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那么互生最热闹的应该是在市场推广的前期。尤其是城市服务商(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代理商)是最“积极”的,因为“先机不能错过”。但是一旦城市服务商到达临界点,消费者的“踊跃消费”就是他们赖于生存的“海洋”了。如果这个“海洋”没有出现,或者出现了但是“水过于太浅”,城市服务商的灾难就来临了。“龙腾创想”不就是这样昙花一现的吗?只不过“龙腾创想”当年所使用的“工具”还没有“互生系统”今天这么先进。“互生系统”的“工具”(积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实时结算)这么先进,并不代表其模式跟过去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只是“工具”改进了而已。
那么难道说今后,再有类似“互生系统”这样的“游戏”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了吗?或者说此路就“不通”吗?
五、“互生”的未来
何老师的执著、孙老师的信念让我感动!他(她)们都是具有大成功者素质的成功人士。这一点,我要向他们学习。我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有大成,用善念和爱心为广大老百姓服务。但是善念和爱心如果没有智慧之手指引,就会变魔。一念之差(消费不是资本)会成就英雄,也不会成就英雄。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你实现的模式多么“绚丽”而在于你智慧之光能够照到“哪里”?
“互生系统”(或模式)要走下去,就得推翻“消费资本论”这个不成立的“伪科学”。而改为《消费传播资本论》。以下两点,如果互生感悟或者能够做到,那么互生也许有希望:
第一, 别人的消费积分,“我”也可以参与分配;
第二, 进入“互生系统”的企业,是有一定要求和条件的。
要实现这两点,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不等于不可以实现。何老师在演讲一开始就非常旗帜鲜明地告诉企业:我为你们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帮助企业锁定消费者的终身消费;
2. 建立企业诚信,实现企业的永续收益;
3. 在不改变企业原有模式的基础上,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多个新的盈利点。
何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良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可以成功实施。要终身(请注意:是“终身”)锁定企业的消费者,你就必须要完全满足消费者终身的需求。而人需求的最高层次是对金钱的无限占有和对自我价值的无限追求。当今能够基本上终身锁定企业的消费者的模式,只有直销这种模式。而直销企业也难于终身锁定它的消费者,其原因就在于直销企业难于满足“人对金钱的无限占有和对自我价值的无限追求的需求”。直销是靠“投资获利”来锁定消费者,尽管如此都还难于锁定之,那么我们又凭什么说一个不成立的“消费资本论”(通俗将就是“消费获利”)就可以“终身”锁定消费者呢?这个逻辑是难于成立的。但是如何去“解决”,就成为了何老师他们这些智者,最大的难题和挑战。这个难题和挑战就是:
别人的消费积分,“我”怎么能够参与分配?
即用“投资”的理念而不是“消费”的理念去突破。
我说的第二点是“进入“互生系统”的企业,是有一定要求和条件的”。消费者愿意用“互生消费卡”,其首先并不是因为企业本身之缘故,而是“互生这个系统”能够把他们的终身消费积分累计下来,给他们。这才是吸引消费者愿意加盟互生系统的原因。也就是讲,消费者是首先是信任“互生”而不是首先信任企业,他才来(消费企业产品)的。也就是讲,消费者是冲着“互生”来的,他们首先信赖的品牌是“互生系统”这品牌,而非首先冲着企业的产品品牌去的,如果是这样,消费者为什么还要注册,领取互生卡这样繁琐的“手续”,直接购买企业的产品不就可以了吗?
那么这里有一个危机:如果“互生”推荐给消费者的企业,不管三七二十一,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旦消费者购买或消费的商品,不满意,他首先就会“怪罪互生”而不是企业。如果这样的故事过于频繁,互生的灾难就来临了。
“互生”的矛盾在于:为了方便消费者和利益最大化,它希望全天下的“商家和企业”都成为它系统的一员,但是这个它也知道不可能;但是它要设定一定的条件,比如诚信企业才可以进入,就必然把一大批企业“挡在门外”。这样消费者就不方便,也不利于利益最大化去锁定消费者。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了。
“互生”要促使企业走向诚信,可不是你说你要诚信,它就诚信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都没有解决,西方工业化文明,上百年才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凭什么你一个“互生系统”就解决了呢?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互生”就应该获得诺贝尔人类贡献奖了。要想彻底解决企业的诚信必须是国家、社会、组织、社团等一切的社会资源的集体道德教育,共同参与、共同实施才可以做到。而这一切绝非是一个企业、一个“系统”可以完成的。所以何老师提出:“建立企业诚信”是对的,初衷也是好的,但仅仅依靠一个“互生系统”是难于实现的。这一点难于做到,那么“实现企业的永续收益”就难于做到。一个连最起码的诚信都难于做到的企业,还能够“永续经营”,鬼才会相信。
所以我建议何老师他们,“互生系统”要从战略上去完善它。等到发现它出现危机的时候才去解决就来不及了。我建议:公司应该单独树立一个品牌,我暂且叫做“互生企业认证系统”。这个“系统”应该和国家一同来建设。它的宗旨就是:推动企业创新和诚信的建设。这个“系统”设计到企业净资产、企业品牌、产品保证体系、管理标准等等是非庞大又复杂的工程。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让进入“互生系统”的企业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消费者只要信赖“互生”,由“互生”替代老百姓来对企业的监管。对企业而言,要达到“以进入‘互生系统’为荣”,如果这样,那么“互生”的未来就有希望了。但是不客气地讲,比较难做,而且是非常难于做到,因为它需要整合的资源非一家企业可以为之,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推动,“互生企业认证系统”是根本推不动的。所以这个对于“互生”的缔造者们来说,其艰巨性可想而知。没有足够的资金做保证和坚定的信念、以及博大的众生平等之心,“互生”终会心力交瘁,而最终退出“江湖”。
最后颤巍巍向何老师道歉!向孙老师道歉!向读者道歉!方钧炜说的话不一定全对,对的你们听;不对的,你们批评指正。
在此,我给诸位深深鞠躬了!
(欢迎交流:fjw64156510@sina.com)
2009-3-29上午
2009-05-04 12:50:48
唉,我老了,跟不上形势了。现在的新生事物太多了,要加强学习了。2009-05-06 11:11:37
顶了。业界应该多些这样的交流,洗清脑袋,福利众人。2009-05-12 11:08:17
我的一个朋友代理了这个,我是怀疑是传销。2009-05-14 08:03:10
我同意老师的观点,互生一年内必会崩塌.